首页>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

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一场持续30年的绿色变革

【字体: 打印
2018-05-16 15:34 中国新闻周刊

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一场持续30年的绿色变革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一场持续30年的绿色变革

  在调整经济结构、增强基础设施建设和调整能源结构等方面下功夫,处理好发展和保护之间的关系

  1944公里蔚蓝绵长的海岸线、62.1%的森林覆盖率、4000多种野生动植物……南中国海上,坐落着一片让人魂牵梦绕的翡翠般的热土。那里便是海南,中国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美丽,是海南的底色;生态,是海南发展的生命线。

资料图:海南。中新社记者 骆云飞

  建省办经济特区30年来,海南持续奏响着绿色旋律:从率先提出“生态省”建设,到实施“生态立省”战略;从绿化宝岛大行动,到生态环境六大专项整治;从率先开展省域“多规合一”改革试点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到取消12个生态敏感区市县地区生产总值考核……趟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康庄之路。

  “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是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最强的优势和最大的本钱,是一笔既买不来也借不到的宝贵财富,必须倍加珍爱、精心呵护。”5年前,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海南时的深情嘱托在全岛掀起一场更为深刻、更加有力的绿色变革。

  坚守生态底线

  2018年伊始,数台小型挖掘机和破拆机驶入三亚半山半岛洲际度假酒店,对其海上餐厅进行破坏性拆除。为防止建筑垃圾掉到海里,对海洋环境造成二次污染,拆除工程采取半机械半人工的方式进行。

  时间回溯至几个月前,中央环保督察组和国家海洋督察组先后进驻海南,对海南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和海洋环境保护情况开展督察,这座“海上餐厅”正是被提及的问题项目之一。

  直面问题,并且举一反三,海南迅速作出反应,对照中央环保督察组反馈意见要求,梳理出整改措施清单,逐条具体明确。

  海南的生态美,丽质天成;海南为了生态美而付出的努力,一脉相承、层层递进。

  “建设生态省这个问题很有价值,具有全局性意义,所以当时提出了这个命题。”1998年,海南率先在全国提出建设生态省,回忆起当年的情景,“生态省”建设首倡者之一、生态学博士颜家安颇多感慨,“海南是热带岛屿,省情特殊,责任特殊”。

  肩负着这份特殊的责任,海南先后出台了《海南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海南省环境保护条例》等多部相关法规和制度,开展了六大造林工程,探索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不断构筑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新高度。

  鼓点激昂,步履不停。2017年海南省第七次党代会报告明确要“加快建设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生态宜居、人民幸福的美好新海南”,坚定不移实施生态立省战略;5个月后,海南省委七届二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海南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的决定》,“农村新建住房高度不得超过椰子树”“永久停止中部生态核心区开发新建外销房地产项目”等9000余字、30条要求举措,深深刻上“生态文明”的烙印。

  海南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把海南省委七届二次全会审议通过的30条要求举措建立责任清单、任务清单,逐一落实。在措施上完善制度体系。深化“多规合一”改革,出台新的市县发展综合考核评价办法,通过考核“指挥棒”作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落实海南省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海岸带资源破坏及损害责任追究办法,真正把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落到各级领导干部头上。进一步深化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的综合执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推进省以下环境保护工作的垂直管理,加大综合执法力度。持续推进生态环境六大专项整治;抓好中央环保督察组提出的56个问题逐项限期整改;持续推进美丽海南百镇千村建设,加大投入,力争用3年时间完善城乡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

  这是一场关于子孙后代可持续发展的变革,而海南,正在以最严格的制度、最有力的举措、最快的速度、最好的成效,将生态文明建设征程向更高层次、更广领域推进。

  从乡村到城市的生态硬仗

  绿树掩映的白墙红瓦、洁净规整的村间小道、意趣盎然的休闲景点……这里是海南省万宁市长丰镇边肚村文通村民小组。很难想象,几年前,村里还是一番草房破败、污水横流的风貌,村民人均年收入更是不足1800元。

  “文通村的改变是从治理污水开始的。”村民黄玉美回忆道。

  看着不过是一场污水治理的工作,实则却是一场守护生态文明的硬仗。当初,村民们得知污水治理计划时,普遍反应就是:“有什么用?”为此,长丰镇和边肚村委会干部多次到农户家走访,讲解文明生态在发展中的重要性。

  伴随污水治理的推进,村宅新了起来,路灯亮了起来,乡村休闲度假、咖啡种植体验等乡村游项目也活了起来,如今,文通村人均收入已过万元。

  海南的乡村大多坐落在青山绿水之中、银滩碧波之畔。如何让百姓看得见“绿水青山”,更摸得着“金山银山”?依托资源、特色,把一个个掩映于青山绿水之间的乡镇、村落打造成一颗颗明珠,这便是海南答案。

  2000年以来,海南立足省情,以乡风民风、人居环境、文化生活“三个美起来”为发展目标,坚持不懈推进文明生态村创建,文明生态村成为海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靓丽风景和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响亮品牌。2016年1月,“美丽海南百千工程”又为海南村镇发展送来春风——当年的海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美丽海南百千工程”,重点打造100个特色产业小镇,建设1000个宜业宜居宜游的美丽乡村。

  一场场生态硬仗打下来,海南村镇面貌发生了变化,文通村就是其中的典型。去年10月召开的海南省委七届三次全会再次强调,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高水平建设百镇千村。

  三亚河、美舍河、凤翔公园、三角池……近年来,海南涌现出一个又一个城市更新的样本。2015年,两场关乎城市发展的革命在海南南北两座城市展开——海口“双创”、三亚“双修”,集中体现了海南对城市生态环境治理的狠抓不懈。背水一战后的三亚“双修”成效显著,成为我国城市“转型中的典型”;经历“双创”洗礼后的海口,则在去年同琼海一并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的称号。

  5年来,海南累计拆除违法建筑2810万平方米,清理存量用地28.9万亩;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基本覆盖,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和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和94%;全省重点整治的64个城镇内河(湖)污染水体中,已有28个达到治理目标,水质达标率从4.7%提高到43.8%……

  探索建立绿色经济

  “综观世界发展史,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海南视察时,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掷地有声。

  海南最大的本钱在生态,最大的潜力在生态。要让绿水青山释放红利,就要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新机遇。海南省省长沈晓明总结指出,海南主要从调整经济结构、增强基础设施建设和调整能源结构等方面下功夫,努力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

  走进位于澄迈的生态软件园,一座座现代化建筑鳞次栉比,这里容纳着来自国内外1600多家人工智能、互联网、软件开发、游戏等领域的企业。这个年产值逾230亿元的园区正是海南发展绿色经济的一个缩影。

  2015年以来,海南将互联网、旅游、热带高效农业、医疗等12个符合环保要求的产业作为重点发展方向,着力建立绿色产业体系。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效果立竿见影,过去5年,海南十二个重点产业发展加快,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71.4%,占经济总量的53.7%。

  绿色经济不仅激活着城市发展,更深刻地影响着海南广大的乡村地区。

  琼中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种桑养蚕、稻鱼共生、养蜂等产业;保亭以“旅游+新农村”模式全力推进“美丽乡村游”建设;五指山大力发展茶叶、忧遁草、五指山蜘蛛等热带山地高效农业;白沙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实现农产品全国全网直销。这些都成为海南“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例证。

  今年,海南还将正式实施新的市县发展综合考核评价办法,取消部分市县GDP、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考核,把生态环境保护同时立为负面扣分和一票否决事项。

  “我们要用最好的生态资源,吸引最好的投资者,让全省人民共享生态福祉,真正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海南省委书记刘赐贵强调,海南“破坏生态的项目一律不上”。

  持续30年的绿色变革,将继续影响着海南前行的每一个脚步。


相关稿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三亚市生态环境局   中文域名:三亚市生态环境局.政务

主办:三亚市生态环境局   开发维护:三亚市党政综合网络信息中心

ICP备案编号:琼ICP备14000806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4602000046   琼公网安备琼公网安备 46020302000055号